6月5日至6日,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客座教授达施尼玛耶娃·波琳娜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全校语言学相关专业教师、部分本科生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系列交流活动。活动由科研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
6月5日,达施尼玛耶娃教授作了题为“语言符号学跨学科范式研究”的学术讲座。主讲人聚焦于跨学科研究的整合路径,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语言符号学的核心议题置于更广阔的理论视野中进行重塑与深化。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传统语言符号学囿于单一学科框架内,难以充分捕捉符号在动态使用中蕴含的复杂认知、社会及文化维度,这一深刻洞见构成了推动跨学科融合的核心理据。达施尼玛耶娃教授强调,对语言符号现象进行全面、贴切的研究,亟需超越语言学与经典符号学的边界。她系统阐述了整合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复杂系统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的必要性与具体路径。通过引入这些多元视角,旨在构建一个能更精准描述符号意义生成、理解、传播与变迁的复合理论模型。
6月6日,达施尼玛耶娃教授作了题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讲座。她指出,当代语言学已从传统的结构主义单一范式转向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论协同体系,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实现方法论工具的动态适配与交叉验证。她系统批判了依赖单一理论框架可能导致的研究视角窄化与解释力不足问题,强调语言作为复杂认知-社会现象,需通过方法论的创新整合逼近其本质。
Dashinimaeva Polina,语文学博士,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历史与语文学院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B体育在线客服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出版翻译学、心理语言学方向学术著作8部,在俄罗斯ВА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项目、俄罗斯人文基金项目多项,多次荣获俄罗斯联邦和布里亚特共和国教育科学部奖章。主要讲授翻译理论、话语分析、现代语言学流派等课程。
供稿人:王智强 审核:王凤利